吉拉德推行碳稅方案,主要是為了獲得澳大利亞綠黨的支持,為參與2013年大選贏得重要政治籌碼。**關鍵的是,澳大利亞把碳稅的“寶”押在了中國持續的購買力上,就鐵礦石行業而言,由于中國的強勁需求,澳大利亞政府去年預測,到2012年6月,該國鐵礦石出口量將增長8%,增至4.37億噸。“在中國占有世界主要生產能力的優勢出口產業上,中國具有通過類似于澳大利亞碳稅設計的國內碳稅方案,把出口商品中隱形的內含碳(imbedded carbon)顯性化的機會,這并不見得會導致喪失國際競爭能力。中國政府在碳稅設計上可以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指出。
其實,對于近期行業中出現的困難,鋼企并非毫無心理準備。去年年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77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75億元,比2010年減少42億元,同比下降4.51%。虧損企業擴大到8家,共計虧損32.8億元,虧損面達10.4%。“在一片原材料價格上漲、運營資金趨緊、鋼材價格持續下滑中,大口徑方管鋼鐵全行業已經陷入全面虧損邊緣。”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分析師認為,板材廠家上調產品出廠價格的原因,“一是基于成本壓力的原因,春節后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又出現小幅上漲態勢;二是近期國際鋼材市場價格上漲明顯,鋼廠2、3月份出口訂單良好;三是基于對3、4月份傳統消費旺季即將到來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