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提供的信息,現貨平臺交易首日共完成3筆交易,北礦所沒有透露這三筆交易的買賣雙方。業內認為,該交易平臺每年應達到1億噸的交易量(即進口量的20%),才能在定價上發出有分量的聲音,而這也正是平臺主辦方表態期盼的一個數字。但若以首日的成交量計算,這一數字尚有不少差距。
8日,已試運行1個多月的中國大口徑方管現貨交易平臺正式啟動實體交易,當天三筆交易實現成交量24.2萬噸。專家表示,平臺的運行效果至少要經過一個月以上的觀察。
運行效果需長期觀察
根據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提供的信息,現貨平臺交易首日共完成3筆交易,****筆為屬于港口現貨的vale65共計2萬噸,成交價每噸人民幣1080元,總價2160萬元人民幣;第二筆交易為尚屬運輸途中的PB粉16.5萬噸,成交價為每噸145美元,總價為2392.5萬美元;第三筆交易成交量57000噸,成交價每噸102美元,總價為581.4萬美元。北礦所沒有透露這三筆交易的買賣雙方。
業內認為,該交易平臺每年應達到1億噸的交易量(即進口量的20%),才能在定價上發出有分量的聲音,而這也正是平臺主辦方表態期盼的一個數字。但若以首日的成交量計算,這一數字尚有不少差距。業內分析師告訴記者,“大家關注交易量是對的,但是盯著首日交易量意義不大,首日三筆交易成交量還算可以,但以此來推斷一年的效果誤差太大,至少要經過一兩個月的長期觀察才能初步推斷平臺的運行效果。”
一些鋼鐵企業希望更多的鐵礦石廠商能夠加入這個平臺。鞍鋼礦石貿易部人士表示,如果該平臺發展較好,將會將鞍鋼目前貿易量的30%在平臺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