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有色進口礦石談判,也存在跟大口徑方管類似的諸多問題。因為近些年工業的高速發展,快速拉動著鋼鐵、有色金屬等原材料的消費,世界制造業向中國的轉移,也加大了基本金屬的消費總量。目前我國銅、鋁、鎳等資源需求年增速達到15%~20%,世界礦業貿易市場上我國銅、鋁的貿易量占30%~40%。與巨額的需求量和貿易量相比較,我國的礦山供給短缺,礦山開發的資源接替、新增礦石儲量跟不上經濟發展的腳步,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中國地質科學院報告稱,今后20年,我國的銅、鋁等礦產資源的累計需求總量至少是目前探明儲量的2~5倍,按照現有探明儲量和消耗速度,中國目前已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中,到2010年可以滿足需要的只有11種,到2020年只有9種,厚壁方管市場開發切勿盲目競爭則可能只有2~3種,鐵礦石、銅和鋁的對外依存度10年內將攀升至50%至80%。礦產資源過高的對外依存度已經成為我國礦石原料談判的脈門,對外談判話語權的缺失成為我國企業的隱痛。
部分精礦供應商在年度談判之前,經常強調全球銅精礦面臨短缺,而較新的國際銅業研究小組(ICSG)預計,2009年全球銅礦山產量將增加至1600萬噸,2009年銅供應過剩至少34.5萬噸。數據的出入說明這些供應商刻意打壓加工費,目的就是進一步大幅度壓低現貨加工費,牟取暴利。因為銅精礦的價格就是國際銅價減去加工費,因此加工費降低就說明銅精礦價格將上漲,冶煉廠商的成本又將增加。
在剛結束的日本年中銅精礦加工談判上,TC/RC已經降到50美元/5.0美分,現貨市場的加工費近期甚至跌到25美元的低價,按照現貨市場價格加工是肯定要賠錢的。安信證券分析師衡昆對此表示,如果銅冶煉開工率繼續提升,加劇銅精礦供應緊張,冶煉加工費市場還將惡化,日本年中的價格已經說明了問題。中國在10月開始的新一年度加工費談判難度將很大,加工費下滑是大勢所趨,明年可能維持在45~50美元左右,冶煉企業的經營更加困難。
不斷上漲的精礦價格和不斷下降的銅精礦加工費的倒掛,讓國內銅冶煉企業成本不斷攀升,采取限產的辦法來維護加工費的底線是飲鳩止渴,硫酸也已經無法彌補冶煉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