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近年來,中國企業同世界其他地區發展礦業合作的速度也很快。馬忠普認為,用不了幾年,世界鐵礦石供需布局、形勢就會發生大的變化;而且目前中國大口徑方管消費水平已經離飽和點不遠了,中國鐵礦石需求快速增長的局面也會發生大的變化。這更需要三大礦山以長遠眼光與中國鋼鐵企業發展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去年以來國際礦商的一些舉動值得關注。2009年12月份印度政府將粉礦出口關稅由0上調至5%,塊礦由原先的5%調整為10%,由此引發印度礦離岸價和中國到岸價的跳升。同時,澳大利亞減少了現貨鐵礦石的供應。有鋼鐵行業研究員認為,這是為了在中國需求淡季時仍能維持一個較好的現貨鐵礦石價格,有利于未來的鐵礦石價格談判。
國內鋼鐵****專家、Mysteel副總經理賈良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淡水河谷退居二線,現在主要就看兩拓。說到各家的底線,需要注意一個問題:按現貨價交易,正是兩拓多年來所訴求的。”在賈良群看來,“其根本原因就是海運費補差的問題(以相同的到岸價計,因海運費不同,澳礦和巴西礦的離岸價不同)。如果按照到岸價結算,后期海運市場上漲,澳礦商就能把巴西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海運價差賺走,對它而言,沒有什么不合適的。”但單尚華堅決地對本報記者表示,中方對指數定價的態度依然是拒絕,否則“鋼廠將無法預測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