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調劑余缺的重要原料,盡管不是****的供應國,但是印度礦對鋼廠來說也非常重要。”一位國營****鋼廠國貿公司的老總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印度礦盡管品位比三大礦山低,但是價格也相對便宜,可以節約鋼廠的生產成本,此外在三大礦山惡意縮減供貨量的時候,也可用來補充鋼廠生產庫存。改變定價機制的威脅先前已導致礦商和鋼鐵廠勢不兩立,前者尋求利用較高的現貨市場價格獲取更多利潤,后者則要求敲定一年內的價格。巴西淡水河谷以及澳洲必和必拓上月均明確表示,將放棄年度基準價機制,因現貨價遠超去年的基準價。熟悉礦商和亞洲鋼鐵廠談判情況的消息人士稱,尚未決定在新定價體系下,將給每家鋼廠分配多少鐵礦石。盡管將轉向季度定價機制,但實際供應數量仍將繼續在年度協議中加以規定。
不過,對于貿易秩序的整頓,以及中鋼協此前“停止進口三大礦”的號召,貿易商們普遍反應冷淡。接受記者采訪的多家貿易企業都表示,目前國內礦石需求仍在,用不進口的方式來抵制礦山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行為。“就算真的讓礦石進口‘休克’兩個月,也不可能對談判形勢產生逆轉性影響,反而可能引起國內礦石市場混亂。”一位國內主流礦石貿易企業副總經理對記者表示。此外,由于三大礦的急速縮量,現貨礦價正在不斷飆升。截至昨日,品位在63.5%的印度粉礦到岸價已經達到172美元/噸,是去年長協價格的兩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