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粗鋼增長了近一成,然而在鐵礦石漲幅四成多的背景下,鋼鐵企業利潤持續下滑。昨天,工信部和中鋼協分別公布了鋼鐵行業運行半年報,上半年生產粗鋼3.5億噸,同比增長9.6%;全國平均日產粗鋼193.67萬噸,相當于年產7.06億噸水平;厚壁方管而國內新增鐵礦石采購成本,則大約是國內重點鋼鐵企業利潤總和的兩倍。
靠海外礦山做支撐,哪怕每購買一噸礦石的支出與國內其他同行一樣,但武鋼能從掌控的外資礦石企業“分羹”,不僅有年度分紅,外資企業資產規模擴張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益。據統計,今年武鋼將從海外自有權益礦山進口600萬噸鐵礦石,相當于總進口量的1/3。按此換算,當國內企業為進口礦石支付巨額使用費時,武鋼能靠“洋礦主”的身份,消化1/3成本。
鋼鐵行業是****淘汰落后產能的主要行業之一,而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8億噸鋼鐵產能,其中超過一半居然是未經****批準就先行上馬的。
中鋼協副秘書長遲京東昨日稱,其中有4億至5億噸屬于“先斬后奏”。實際上,**近幾年,****對于鋼鐵產能淘汰落后控制嚴格,新增鋼鐵產能需要通過****的核準。因此,一些鋼廠便瞞天過海,先擴大產能再說。據了解,這種情況在國企和民企中普遍存在,當然在民企中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