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2月8日介紹,“十一五”期間,工業能耗占全社會整體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0.9%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73%左右;六大高耗能產業的能耗占工業整體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1%左右上升到77%左右。“這其中有工業化進程不斷加深的原因,但也表明結構節能的效果很不理想。”前述節能專家對本報分析,“十二五”期間,****要開展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會進一步壓縮工業發展的空間,這也意味著工業發展與節能目標之間的關系會越來越緊張。對此,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提高重化工業在能耗、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準入門檻,嚴格實施工業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強對產能過剩行業建設項目的管理;嚴格控制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過剩行業的新增能力,遏制傳統煤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盲目發展。
除此之外,企業“資金鏈”緊繃、鋼鐵行業產能過剩也是產生“壓港”的原因。我們看到,厚壁方管在緊縮的貨幣政策下,幾乎所有企業都出現了資金緊張的問題,鋼鐵行業也不例外,甚至更為嚴重。而在市場需求不暢、銀行融資又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鋼鐵企業自然不敢,也沒有能力繼續增加庫存。據悉,面對資金緊張的矛盾,多數鋼鐵企業已經提出了“零庫存”的要求。而**近,鐵礦石價格下行的態勢也十分明顯,“壓港”現象的出現可以說是市場的正常反應。那么,如何才能解決“壓港”矛盾、消除“壓港”現象呢?
此外從工信部發布的《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解讀文件來看,對鋼鐵產業重點發展區域作了具體要求,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地區經濟不宜再新建鋼鐵基地,主要是推進東南沿海鋼鐵基地建設。“鑒于我國目前鋼鐵產能過剩的現狀,未來吸引外資不太可能建新的鋼鐵基地,更多的會采取技術改造、提升管理的方式,有望提高我國鋼鐵行業的技術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