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鋼貿風波再起。馬年大年初一,新日恒力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肖家守資產遭銀行查封。肖家守本人是滬上地區叱咤風云的“鋼貿大王”,在上海和江蘇擁有兩個規模巨大的鋼材交易市場。無獨有偶,華南“鋼貿大鱷”金型重工日前也突陷困局,鋼貿危機似乎正在從華東地區向華南蔓延。此外,不少鋼貿小老板突然跑路的消息近期也屢見報端。
與此同時,厚壁方管生產企業的日子亦舉步維艱。據中鋼協會統計,2013年前11個月,會員企業實現利潤161.8億元,銷售收入利潤率僅為0.48%,在全部工業行業中處于****水平。“隨著產能過剩等問題的日益凸顯,未來鋼鐵行業將長期保持微利經營狀態。”中鋼協會長徐樂江預測。
從上市鋼企**新公布的業績預告來看,雖然不少鋼企扭虧為盈,但并非來自主營業務的貢獻。55家鋼鐵板塊上市公司中,有33家公布了2013年業績預告,其中28家實現盈利,但很多企業的盈利得益于政府補貼、出售資產等營業外收入,僅依靠主營業務實現盈利的寥寥無幾。
身處“嚴寒”的鋼鐵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似乎已被投資者遺忘。自2013年以來,很多鋼鐵股淪為“1元股”。截至目前,在11只“1元股”中,除了停牌面臨退市風險的*ST長油以及中國中冶、名流置業和海南航空之外,其余7只均為鋼鐵股。
伴隨股價的持續下行,有接近一半的鋼鐵股“破凈”。2月25日,山東鋼鐵股價收于1.59元,與每股凈資產1.98元相比,股價打了八折。河北鋼鐵每股凈資產為4.01元,但其2月25日的收盤價僅為1.79元,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倒掛”更加嚴重。據統計,股價“破凈”的上市鋼企已超20家,占55家上市公司的四成。